赵少俨
2019-09-06 15:26:03
赵少俨 1975年出生,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 荣宝斋画院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。出版著作有《墨花集》三卷、《写生集》三卷、《墨花墨禽·画谱》九卷,其“墨花墨禽”系列讲座在《美术报》连载三年。
艺术家评论
以勤为舟:品赵少俨水墨花鸟 ——张晓凌(国家画院副院长)
看了赵少俨的一些作品,首先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年轻画家,能够认准传统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探索,实属不易。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化时代,很多画家的心态都浮躁难堪,草草练上几笔中国画后,就自封猴王、猫王、梅王、竹王之名,然后满世界炒作自己,俨然一副大师的模样,实在令人生厌。这一点在赵少俨的身上还没有看到,而是显现出某种定力,专心于传统的理解与研习,较为难得。
翻阅他的作品,更有感于他于画学的用力之勤。其大写意花鸟取法近世,师从多家,能较为深入地把握齐白石、赵之谦等笔法造境之趣。落笔之中难见江湖之气,而多干练磊落,颇能化古为今,于“雅”、“俗”之间别开生面。我想,一个年轻画家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,其根源还是在于他的勤勉。因为中国画的传统精神是在不断的临习之中,慢慢体会方能有所获得的没有一个量上的积累,不要说以笔墨造雅正之气,就连探首窥视其丝毫之妙也难得。而赵少俨正能如此,他致力于临摹写生,与古人对话、与自然神交,其所作所习,数量惊人。而这数量惊人的所作所习,方才能令其探足传统,以一颗年轻而敏感的心灵去体会并感悟中国画传统的博大与精深。有鉴于此,我相信他还能一路走下去,因为他仍然年轻。
墨花墨禽---读赵少俨《墨花集》有感 ——陈履生(国家博物馆副馆长)
中国花鸟画是世界绘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。它的独特性在于,中国的画家赋予了花花鸟鸟以文化的精神,其中有人的品格和审美的情境,有画家的寄寓和情感的抒发。它表现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,又连接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。可以说,一脉相承的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发展,代有才人。到了20世纪,经历了吴昌硕、齐白石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。这些历史上巍然耸立的群峰,给予后人有着一种望尘莫及的敬畏感。尽管当代中国画坛从事花鸟者不乏其人,但是,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历史性的困境,这就是花鸟画如何在继承中表现出时代的特色,如何在时代的特色中表现出中国花鸟画的独特性。
赵少俨和当代许多选择花鸟画的画家一样,不畏高峰和崎岖,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吸收融合,其画已经表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气象。他没有固守于某个题材,专画某一种或某几种花卉,成为某某方面的王,而是在题材的多样性方面呈现出花鸟世界的丰富性,表现出“能”的特质。赵少俨的花鸟画也没有拘谨于表现中的某一种方式、方法,或者是某一种图式语言,他总是千方百计的变换着手法,使他的花鸟画呈现出多样的神采。 他还善于临摹一些古代画家的经典作品,用自己的方式去临摹,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。因为他有在笔墨上的努力,所以,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这是一种临摹,相反,人们却会在这种与前人的相互关系中把握到他的一种理解和表现。因此,他的笔墨在兼收并蓄中表现出了画与画之间的不同与变化,而在这不同与变化中又显现出属于他自己的风格。赵少俨无论是对齐白石,还是对八大山人、扬州八怪的种种学习和借鉴,所表现出的对于花鸟画古意的追求,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古人的现代的味道。
这段时间,他将梅、兰、竹、菊之外的三十八种花卉集合而成《墨花集》,并附之于作画的过程,以解说不同的花卉所对应的不同画法,这看起来是一个基础的工作,却饱含着他的种种心机。首先是解析的花鸟品种众多,几乎囊括了中国花鸟画的所有指向;第二,他把形态结构与作画步骤结合起来,实际上是抓住了花鸟画创作的两个重要方面。形态结构是花鸟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,虽然前贤反对作画论形似,但是,正好像画人一样,与神态相关基本结构和形的准确,却是至关重要的;第三,他用历史上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作为解说的典范:如玉兰,他选用了文徵明的《玉兰》图,并辅以简要的解说。这种古为今用,避免了囿于一家之法的单一;第四,他在“创作示范”这一部分中,既有临摹前贤的作品,又有临摹加创作的内容,还有独立创作的画面。这几个方面都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画者以启发。学古而不泥古,我想这是这本技法丛书所反映出来的具有本质意